史量才(1880~1934) 名家修。清光绪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(1880年1月2日)生于江宁县龙都乡杨板桥村。7岁,母亲去世。父史春帆早年在泗泾镇经营史太和堂药店,将他带到泗泾,从塾师戴葵臣读书。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补娄县附生。在维新思想影响下,史量才放弃科举,改学日语及自然科学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考入杭州蚕学馆。翌年寒假,与地方父老倡议新学,创办米业私立养正初级学堂。蚕学馆毕业后,应上海育才学堂聘为理化教员。先后在兵工学堂、务本女校、南洋中学执教。
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,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参加江、浙两省绅商的拒借英款保路运动,被举为江苏铁路公司常务董事。沪杭全线桥梁50余座,其中斜塘大桥久不完工,他患胃疾亲临现场督察,历尽艰难,工程得以完竣,并亲题桥名。
民国元年(1912年),史量才被陈其美、钮永建据功论才委任为上海海关清理处长、松江盐政局局长要职。这两个官职都是肥缺,史量才志趣不在官场,毅然放弃两大肥缺,去办报纸。
史量才在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一度兼任《时报》主笔。民国元年,与张謇等合资。以12万元(银元)巨款购进《申报》。史任总经理,从此以“倡民权、迪民智、振民气、厉国耻,启发国家思想而明政治之善恶而为修史者提供详实史料”为宗旨,将办好《申报》作为终生事业。 3年后,退还张謇等的股款,改为独资经营。《申报》销路逐年上升,接办时日销7000份,民国21年(1932年)增加到15万份。
民国20年(1931年)12月15日,邓演达在南京被蒋介石秘密杀害后,宋庆龄发表关于《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》的宣言,有人对发表宣言顾虑重重。史量才力排异议, “宋庆龄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,他的宣言我们的报纸为何不可发表?”宣言遂于同年12月20日在《申报》全文刊登。
史量才提出:“人有人格,报有报格,国有国格,三格不存,人将非人,报将非报,国将非国。”民国22年(1933年)春,为交涉《新闻报》被扣发一条有关东北义勇军抗日消息的稿件,把当时国民党上海新闻检查所的主任陈克成找来,在上海日报公会办公室当面大声责问:“时至今日,你们竟然还扣发东北义勇军抗日的消息,你们究竟还象中国人吗?”
“一·二八”事变爆发后,《申报》及时发表时评指出:“上海一战不是上海之战,而是全民族生死之战!”事变第三天,史量才发起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,被推为会长,他在会上说:“我年近花甲,但愿生前不做亡国奴,死后不作亡国魂。”大力支持十九路军抗战,他将《申报》存在英商汇丰银行备购纸张的7万美元(约20余万银元)交会提出兑成银元供战事急需。
史量才始终积极支持宋庆龄、马相伯等发起的“中国民权保障同盟”的正义斗争,《申报》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,发表“同盟”的宣言,报道“同盟”的活动。
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,连续对苏区进行“围剿”,《申报》及时发表言论加以遣责。为此,蒋介石亲批“《申报》禁止邮递”,使《申报》停止对外邮递35天之久。
蒋介石曾对史量才进行拉拢,但史量才不为所动。民国23年(1934年)11月13日下午约一点,史乘车由杭州返沪途经浙江省海宁县翁家埠附近,为国民党特务阻击杀害。14日《申报》刊登醒目大标题《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》及遗像。消息刊出全国哗然,举世震惊。
史量才一生重视人才培养。拨出16万元捐献他曾工作过的育才、务本、兵工等校作奖学金基金,用于补助清寒高中学生升入大学,帮助大学生出国留学,并对学术上有特别创造者予以奖励。身前曾创办了泗泾养正小学、江宁杨板桥小学(今名量才小学)。《申报》三校一馆(申报业余补习学校、申报妇女补习学校、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和申报流通图书馆),为申报职工、学徒和失学青年学习文化出资创造条件。他曾向市府申请了柳营路20亩土地,又出资建造了两所闸北平民教养院,效法陶行知先生,参与平民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