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泗泾十锦细锣鼓》是流传于上海市松江泗泾地区民间的一个古老的器乐曲音乐,民间俗称《十锦细锣鼓》。主要隶属于松江泗泾镇民间演出团体“阳春堂”。一度曾失传,1986年在全国民间文学五套集成卷搜集整理中,发现清光绪十三年(公元1888年),公尺谱手抄本《曲海如山》,后整理加工后重新恢复演出,并建立起一套活态方式传承,至今已传至第八代;2008年从泗泾小学挑选出有一定民乐基础的三年级学生,传授《十锦细锣鼓》。如今每星期安排一个下午由泗泾十锦细锣鼓传人面授。
《泗泾十锦细锣鼓》是诸多古代吴音中的杰出代表,《十锦》的完善保留,为我们研究古代某些戏曲音乐的原初形态(包括曲牌)、音乐形式的配置、演唱方式,甚至发声方法都提供了难得的活的范型。它的艺术价值和蕴藏的文化内涵得到音乐界众多专家的肯定,可以和云南的纳西古乐相媲美。
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公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》,确定《泗泾十锦细锣鼓》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