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宗仪
陶宗仪(1321~1407年) 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字九成,号南村,浙江黄岩清阳路桥峰江下陶人氏。侍父宦游浙北,从业师钱璧(字伯全,华亭人)。宗仪深受业师熏陶,平日寡言,为人谦和。及长,得名儒杜本、张翥、李孝光指点,学问大有长进。年20赴京赶考,从此不求仕进,专心读书。天文、地理、阴阳算术无所不学。他从5岁跟舅父赵雍刻苦学习书法,深得书法真谛,特别擅长篆书。
元末,陶宗仪为避兵火携家移居上海华亭。松城之北、泗水之滨(泗泾),诸生买地结庐名曰:“南村草堂”。明正德《松江府志》载:“元时水深林茂,南浦环其前,……陶宗仪南村草堂在焉,隐居于此,故称泗滨老人。”陶宗仪躬耕陇亩,兼设馆授徒,过着清贫生活,建造“南村草堂”作为耕读之所。当时邵亨贞在《草堂记略》中写道:“左右列琴瑟书册,前后多桑麻竹树,四顾皆平畴,远水出户则可览观江山之胜,四时有耕钓蚕收之营,晨夕有读书谈道之乐。”绕屋种菊数十百本,幅巾短褐,逍遥其间。
元末至正年间,浙帅泰不华、南台御史丑闾辟举陶宗仪出来做官,他称病推辞。张士诚割据苏州时,邀他到帅府议叙军咨,他谢绝不去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下诏取天下文学士,六年(1373年)命各地大举贤才,他又以病免。陶宗仪矢志终身不仕。因授徒著声,于晚年,有司聘为教官。
陶宗仪隐居南村几十年,与当时华亭著名文人夏庭芝、曹知白、杨维桢、钱全衷、陈孟刚、袁凯、邵亨贞、孙道明等成为莫逆,陶常与他们一起坐游船品茶饮酒,写诗填词。
在南村,陶宗仪写了《南村辍耕录》。据说,他下田劳动还随身带着笔墨,辍耕时至树下采树叶当纸,把社会传闻、读书心得等写在树叶上,放进埋在树旁的空瓮里。持续写了10年,共得10多瓮。后在学生的帮助下,抄录编纂,整理成书,共30卷,名《南村辍耕录》。
陶宗仪传于世著作,还有《说郛》、《书史会要》、《草莽私乘》、《南村诗集》等。